微孔草的病虫害防治以及作用用途
微孔草(Microula sikkimensis Hemsl.)为紫草科微孔草属2年生草本植物,主要分布于我国青海、甘肃以及四川、云南、西藏和陕西的部分地区,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油料植物。微孔草富含γ-亚麻酸,是开发特色营养保健食品、保健食用油、新型化妆品和医药产品的理想原料。
形态特征:微孔草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,卵形、狭卵形至宽披针形,长4-12厘米,宽0.7-4.4厘米,顶端急尖、渐尖,稀钝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中部以上叶渐变小,具短柄至无柄,狭卵形或宽披针形,基部渐狭,边缘全缘,两面有短伏毛,下面沿中脉有刚毛,上面还散生带基盘的刚毛。
微孔草花序密集,直径0.5-1.5厘米,有时稍伸长,长约达2厘米,生茎顶端及无叶的分枝顶端,基部苞片叶状,其他苞片小,长0.5-2毫米;花梗短,密被短糙伏毛;花萼长约2毫米,果期长达3.5毫米,5裂近基部。
裂片线形或狭三角形,外面疏被短柔毛和长糙毛,边缘密被短柔毛,内面有短伏毛;花冠蓝色或蓝紫色,檐部直径5-9(-11)毫米,无毛,裂片近圆形,筒部长2.5-3.8(-4)毫米,无毛。
附属物低梯形或半月形,长约0.3毫米,无毛或有短毛。小坚果卵形,长2-2.5毫米,宽约1.8毫米,有小瘤状突起和短毛,背孔位于背面中上部,狭长圆形,长1-1.5毫米,着生面位腹面中央。5-9月开花。
生长习性:微孔草耐寒,耐旱,喜强光照。生长于高寒草甸、林地、灌丛和次生植被中,常与1年生作物或1-2年生野生植物混合生长形成植物群落。这些群落与环境之间未达到平衡,处于不稳定状态,群落内部物种成分常发生变化。
随原有种的消失,新物种的入侵,微孔草的数量逐步减少,有时从群落中消失。微孔草在植物群落中通常不是优势种,其优势度处在7%-15%。它作为次生演替初始阶段植被成员而占据有效空间,成为高山地区次生植被中的生态适宜种而生存。
微孔草的病害防治
田间管理:在每年微孔草返青后进行匀苗、间苗,如密度过大,可将幼苗移到其他田内扩种,也可将块根挖出一些晒干做深加工原料。其次是除草施肥,在微孔草幼苗3-4叶期,进行人工拔除杂草一遍。
病虫防治:在开花期,主要喷施三唑酮(粉锈宁)防治白粉病,确保丰产。
采收:当微孔草进入终花期,茎杆开始变黄,包裹种子的花萼大部分变为黄色,中部果序的种子变为淡褐色时,这时收获有利于提高微孔草的籽粒产量和质量。
收割后要防雨,打成包头小捆并搭成“人”字形就地晾晒,干燥后及时脱粒。需要注意的是,不能将刚收割的微孔草植株堆成大堆,以防霉烂。风蚀严重的坡地上,微孔草收获时要留高茬,防止吹落在地面的微孔草种子被风吹走。
微孔草的作用用途
保护和利用并重:微孔草野生于中国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,自然资源十分有限。过去在当地农田里常见到,但随着化学除草剂的广泛使用,其数量已很少。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这一珍稀资源。
人工栽培研究:人工栽培技术的突破,是微孔草商品化开发成功的关键。应筛选适合当地的高产抗病品种,按照良好农业规范的要求进行栽培。据调查,小花西藏微孔草(M. tibetica var. pratensis)株形矮小,花序集中,收获容易。
其种子含油率31.4%,含γ-亚麻酸6.83%,可选作栽培试验材料;研究微孔草各个生长发育期对肥料的需求,合理施用肥料;运用微波、辐照以及航空等高新技术手段育种。
提取微孔草油:已经证明可以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微孔草油。该法在35-40 ℃ 操作,可最大程度保留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,得油率高。应避免采用小作坊式的榨油方式,实现珍稀资源的高效利用。
药用价值:微孔草是传统藏药,全草可治疗眼疾、痘疹等病。微孔草种子中含有18种氨基酸,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达39.74%;矿物质营养元素丰富;饼渣中的粗蛋白含量达23.96%。
经药理试验,已证实这种植物油可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、甘油三脂及血清丙二醛的含量,具有防止血脂沉积、动脉粥样硬化、维持生物膜和血管内膜结构完整和降低高血脂症等功能。
经济价值:微孔草综合利用价值高,种子提油后的饼粕蛋白质含量高,可作动物饲料;茎秆可作牲畜饲料;花是优质蜜源,并有观赏价值。微孔草种子含油率达到43.5%,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6.39%,γ─亚麻酸(γ-linolenicacid)含量为6.37%,经动物急性毒性试验,证明无毒。因此微孔草种子油已成为有医疗价值的含γ─亚麻酸的新油源。
上一篇:巴西鸢尾的繁殖方法以及注意事项
下一篇:滴水观音的病害防治以及冬季养护